白条鱼和麦穗鱼的区别,科属和外观均不同

作者:冰凌蔷薇2024-12-03 09:07:24

科属:白条鱼为鲤科、鲤属小型淡水鱼类,而麦穗鱼为鲤科、麦穗鱼属小型淡水鱼类。

外观:白条鱼体背呈青灰色,侧面及腹面呈银白色,尾鳍呈灰黑色,而麦穗鱼背部及体侧上半部呈银灰色微带黑色,腹部呈白色,各鳍膜呈灰黑色。

白条鱼和麦穗鱼的区别,科属和外观均不同

一、白条鱼和麦穗鱼的区别

1、科属

(1)白条鱼:白条鱼是鲤科属小型淡水鱼类,俗称餐条、蓝刀鱼、川条子等,我国各地普遍都有分布,尤以长江中下游低海拔地区最常见,喜群居于江河、湖库等水体的上层。

白条鱼和麦穗鱼的区别,科属和外观均不同

(2)麦穗鱼:麦穗鱼是鲤科麦穗鱼属小型淡水鱼类,俗称尖嘴鱼、食蚊鱼、柳叶鱼等,我国各地普遍都有分布,喜栖息于沟渠、溪流、江河、湖库、沼泽等水体的浅水区,适应性极强。

白条鱼和麦穗鱼的区别,科属和外观均不同

2、外观

(1)白条鱼:白条鱼体延长,侧扁,背缘较平直,腹缘稍凸,腹棱自胸鳍下方至肛门,头稍尖、侧扁,吻短,口端位、斜裂,眼中大,被中小圆鳞,侧线完全并在胸鳍上方急遽向下倾斜,体背呈青灰色,侧面及腹面呈银白色,尾鳍呈灰黑色。

白条鱼和麦穗鱼的区别,科属和外观均不同

(2)麦穗鱼:麦穗鱼体延长,侧扁,头稍短小,腹部圆,尾柄较宽,吻短,口小,无须,眼较大,被圆鳞,背鳍不分枝,胸、腹鳍短小,臀鳍短,尾鳍分叉浅、上下叶等长,背部及体侧上半部呈银灰微带黑色,腹部呈白色,各鳍膜呈灰黑色。

白条鱼和麦穗鱼的区别,科属和外观均不同

二、冬天白条鱼去哪里了

1、冬天白条鱼通常潜伏在水较深的水底,如湖泊、水库等,或隐藏在离岸非常近且有杂物的水底下。

2、白条鱼主要摄食藻类,也食用高等植物的碎屑、甲壳类及水生昆虫等食物,尤其喜食河中的小型虾类,其繁殖力及适应性较强,能在较污浊的水域中生存。

白条鱼和麦穗鱼的区别,科属和外观均不同

三、白条鱼和红翅子鱼的区别

1、科属不同

(1)白条鱼和红翅子鱼不是一种鱼,其中白条鱼是动物界、脊索动物门、硬骨鱼纲、鲤形目、鲤科、?属小型淡水鱼类的统称,别称白条、游刁子、尖嘴子等。

白条鱼和麦穗鱼的区别,科属和外观均不同

(2)红翅子鱼则是动物界、脊索动物门、硬骨鱼纲、鲤形目、鲤科、鱲属小型淡水鱼类,学名宽鳍鱲,别称桃花鱼、双尾鱼、红车公等。

白条鱼和麦穗鱼的区别,科属和外观均不同

2、形态不同

(1)白条鱼:白条鱼体延长,侧扁,背缘较平直,腹缘稍凸,腹棱自胸鳍下方至肛门,头稍尖,吻短,口端位,体被中小圆鳞,侧线完全,体背青灰色,侧面、腹面银白色,尾鳍灰黑色。

白条鱼和麦穗鱼的区别,科属和外观均不同

(2)红翅子鱼:宽鳍鱲体延长,侧扁,腹部圆,头短,吻钝,口端位,眼小,鳞片大且略呈长方形,侧线完全,背部黑灰色,腹部银白色,腹鳍淡红色,背鳍和尾鳍灰色,尾鳍后缘黑色。

白条鱼和麦穗鱼的区别,科属和外观均不同

3、分布不同

(1)白条鱼:白条鱼在我国分布极为广泛,除青藏高原外全国各地普遍都有分布,尤以长江中下游及附属的水体中最常见,国外主要分布在越南北部、朝鲜半岛、俄罗斯远东地区等地。

白条鱼和麦穗鱼的区别,科属和外观均不同

(2)红翅子鱼:红翅子鱼在我国分布极为广泛,除青藏高原外全国各地普遍都有分布,尤以黑龙江、黄河、长江、珠江等水系最常见,国外主要分布在朝鲜、日本、俄罗斯、越南等地。

白条鱼和麦穗鱼的区别,科属和外观均不同

4、习性不同

(1)白条鱼:白条鱼是初级性淡水鱼类,喜栖息在水体上层,深度0~10米,春季至秋季常成群在沿岸浅水区游动,喜风浪与高温,冬季潜藏于深水区越冬,杂食性,主要以藻类为食,也喜食高等植物碎屑、水生昆虫、浮游生物等,最适水温15~32℃,摄食水温5~35℃。

白条鱼和麦穗鱼的区别,科属和外观均不同

(2)红翅子鱼:红翅子鱼是初级性淡水鱼类,生活习性和马口鱼相似,两种鱼常群集在一起,喜栖息在水流较急、砂石底质的浅滩,江河支流中比较多见,深水湖泊中比较少见,杂食性,主要以浮游生物、小型甲壳类、藻类、高等植物碎屑等为食,卵生,繁殖期3~7月。

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,农学问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农学问立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