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生产100kg冬小麦籽粒,需要吸收3.1kg氮,1.1kg磷,3.2kg钾,三者比例为2.8:1:3。
基肥:播种前施足基肥,以腐熟有机肥为主,并搭配施加过磷酸钙。
追肥:一般在春节后追施尿素,促进小麦返青分蘖。
叶面肥:小面扬花孕穗灌浆期时,结合病虫害防治喷施叶面肥,比如高磷高钾大量元素叶面肥、锌硼微量元素叶面肥、氨基酸叶面肥或腐殖酸叶面肥等。

一、小麦的需肥特点
1、小麦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氮、磷、钾3元素在小麦体内含量比较高,需要量大,对小麦生长发育起着重要作用,小麦正常生长还需要钙、镁、硫、硼、锰、锌等中微量元素,在土壤供应不足时,施用相应的肥料效果显著。

2、据研究,每生产100公斤冬小麦籽粒,约需吸收氮(N)3.1公斤、磷(P2O5)1.1公斤、钾(K2O)3.2公斤,三者比例约为2.8∶1∶3;随着产量水平提高,对氮磷钾的吸收总量相应增加。

二、小麦一季施几次肥
根据小麦生长习性及需肥规律,通常整个生长期施三次肥为好。
1、头一遍在播种前叫基肥或底肥,原则是施足基肥,增施有机肥,并补充磷元素为主,磷肥常用过磷酸钙,达到土壤保墒的目的。

2、第二遍在春节后叫追肥,以补充氮元素为主,常用尿素,达到促进小麦返青分蘖的目的。主要要看小麦生长行情,如果小麦分蘖少,苗情不好,可以适当的早施拔节肥,如果苗情好,分蘖情况也好,可以适当的晚施。

3、前两遍施肥都是以促进营养生长为主,在北方小麦种植区都已形成规律,几乎是必用。

4、第三遍施肥也可以叫追肥,目的是促进小麦扬花孕穗灌浆;这个时期是小麦补充生殖营养,保障稳产、高产的关键时期,遗憾的是却往往被忽视。建议在小麦扬花孕穗灌浆期,结合防治小麦病虫害(穗蚜、吸浆虫、锈病、赤霉病等)的同时,复配喷施一遍补充营养的叶面肥:如高磷高钾大量元素叶面肥、锌硼微量元素叶面肥、氨基酸叶面肥或腐殖酸叶面肥,对抵抗病害并提高对逆环境的抗性将会有更好的作用。

三、小麦如何追肥
1、对于因底肥不足、播种过晚或因施用了假劣肥料而导致的越冬群体50万株以下的弱苗麦田,应以促为主,浅中耕增温保墒,促弱转壮。追肥越早越好,只要不上冻就可以追肥,春节前追肥比春节后追肥效果更好。

2、对于肥力较好、长势正常、群体适中的壮苗麦田,应采取促控结合,坚持“冬前促、返青控,拔节以后攻穗重”的管理原则。追肥应在春节后进行,推广应用氮肥后移技术。到拔节时,每亩追施小麦专用追肥10公斤左右或尿素8公斤左右。

3、对于群体超过90万株的旺苗,应以控为主,防止因麦苗旺长而使大量养分消耗在苗期,造成后期脱肥。应采取深中耕断根、镇压、化控等措施,控旺促壮。追肥应推迟到拔节以后,并且以磷、钾为主,通常每亩用小麦专用配方追肥15公斤左右。

4、对于已拔节的麦田,主茎被冻死的可能性较大,对于这类麦田应促使分蘖成穗,采取深中耕断根、早追肥补足养分,控与促相结合的办法加强肥水管理。一般在不上冻的情况下,冬季也可以追肥,以达到“冬肥春用”的目的。通常每亩用小麦专用配方追肥30公斤左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