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选地整地:挑选合适地块种植,种植前结合耕翻施足基肥。
2、播种移栽:挑选饱满种子,于10月上旬至11月初秋播或翌春4月中旬至5月上旬播种,1-2年后于秋季地上部枯萎后或翌春返青前移栽。
3、田间管理:加强水肥管理,定期除草松土培土。
4、采收留种:移栽后生长2-3年,于秋季植株地上部分枯萎后或翌春返青前采收。如果是留种,应选生长4年以上的健壮植株。
一、种植白鲜皮的方法
1、选地整地
(1)白鲜皮主要用种子繁殖,先集中育苗,生长1-2年再进行分栽。
(2)育苗地应选择阳光充足、土质肥沃疏松、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平地或缓坡地,低洼易涝、盐碱地或重黏土地不适宜,最好应有排灌条件。
(3)深翻地25-30厘米,同时根据肥力情况每亩施充分腐熟农家肥1500-2000公斤。打碎土块后做床,床宽1-1.2米,高15-20厘米。
(4)移栽地应选缓坡地,要注意排水良好,山区可以利用阳光充足的山坡荒地、果园及人工幼林的行间栽培,也可以利用承包的柞蚕坊、榛子园的低矮灌丛空间栽培。
2、播种移栽
(1)播种
①白鲜皮种子采收后晾晒5-7天,放在阴凉通风处贮存,10月上旬至11月初,进行秋季播种,如果不可秋播,将种子放在室外进行低温冷冻,翌春4月中旬至5月上旬播种。
②秋季播种出苗早、苗齐。播种时搂平床面,按行距12-15厘米开沟,沟深4-5厘米,踩好底格,将种子同细沙一起播到沟内,盖土3-4厘米,每平方米播种量10-15克。
③盖土后床面稍加镇压,有条件的床面盖一层稻草保湿,有利出苗。
(2)移栽
①白鲜皮幼苗生长1-2年,在秋季地上部枯萎后或翌春返青前移栽。
②将苗床内幼苗全部挖出,按大小分类,分别栽植,行距25-30厘米,株距20-25厘米,根据幼苗根系长短开沟或挖穴,顶芽朝上放在沟穴内,使苗根舒展开。
③盖土要过顶芽4-5厘米,盖后踩实,干旱时栽后要浇透水。
3、田间管理
(1)育苗田
①白鲜皮育苗田出苗时应逐次将床面的覆盖物除去,生长期内要经常除草松土,雨季应做好田间排水。
②2年生苗在生长盛期适当追施氮磷肥,也可用0.3-0.5%磷酸二氢钾液进行叶面喷肥。秋季地上部分枯萎之后,除去残存茎叶,向床面盖土2-3厘米,以利幼苗越冬。
(2)移栽田
①白鲜皮移栽田经常松土除草,每次除草后要向茎基部培土,避免幼根露出地表。
②7-8月份高温多雨季节做好排水,防止田间积水造成烂根,同时增施磷钾肥。不采种子的植株在孕蕾初期剪去花蕾,以利根部生长。
③秋季枯萎后,及时割去茎叶,床面盖土或盖一层充分腐熟的农家肥,俗称施“盖头粪”,利于根部越冬和翌年植株生长。
4、采收留种
(1)采收
①白鲜皮移栽后生长2-3年,在秋季植株地上部分枯萎后或翌春返青前采收药用根部,以秋季采收好。
②先割去地上茎叶,从苗床一端开始将根全部挖出,去掉泥土及残茎,放阳光下晾晒。
③晒至半干时除去须根,将根抽去中间硬芯(木质部),再晒至全干后入库备用。2.8-3.3公斤鲜根可晒干品1公斤,亩产干品300-350公斤。
(2)留种
①留种田应选生长4年以上的健壮植株,平时应加强管理,花期增施磷钾肥,雨季注意排水。
②种子在7月中旬开始成熟,要随熟随采,避免果瓣自然开裂,使种子落地。果实绿色开始变为黄色、果瓣即将开裂时即可采取。
③每天上午10点前趁潮湿时将果子剪下,放阳光下晾晒,上面盖一透明塑料布,以防止种子弹到他处。果实全部晒干开裂后再用木棒拍打,除去果皮及杂质,将种子贮存或秋季播种。
5、病害防治
(1)霜霉病:霜霉病一般在3月开始发病,多发生在叶部,叶初生褐色斑点,渐在叶背产生1层霜霉状物,使叶片枯死,可用40%乙磷铝可湿性粉剂200信液,或50%瑞毒霉500倍液、甲基托布津800倍液喷射。
(2)菌核病:菌核病通常在3月中旬发病,为害茎基部,初呈黄褐色或深褐色的水渍状梭形病斑,严重时茎基腐烂,地上部位倒伏枯萎,土表可见菌丝及菌核,可用3%菌核利或1:3石灰和草木炭混合后撤入畦面,或用5%氯硝铵粉剂撒施。
(3)锈病:锈病一般在3月上、中旬发病,在初期叶现黄绿色病斑,后变黄褐色,叶背或茎上病斑隆起,散出锈色粉末,可用60%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射,或用25%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射。
二、白鲜皮的繁殖方法
1、用块茎繁殖,栽种期9月中、下旬-11月上旬,尤以9月下旬-10月上旬为适期。
2、选当年生块茎呈扁球形、色淡黄、芽眼多、健壮无病虫伤疤、横径约1.4-1.6cm、组织较幼嫩者作种用。
3、栽种前块茎用退菌特50%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浸种5min,稍晾干,随即栽种。条栽或穴栽,以条栽为好。
4、按行距20cm开浅条沟,沟深6-7cm,块茎交互栽种2行。芽头向上,栽种不宜过浅或过深,以免影响出苗。
5、边种边覆土,上盖草木灰或土杂灰一层。每1hm2用种量900-1125kg。